熊猫体育(china)官方网站-熊猫未来体育之星

熊猫体育认证服务平台
联系电话: 020-29058203
海能技术(43047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日期:2025-08-14 00:21:05 

  

海能技术(43047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图1)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海能技术(43047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公司是专业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为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提供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仪器服务商”。

  多年来,公司基于光谱、色谱、电化学等原理与技术,熊猫体育的用户体验如何提升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和并购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为主的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科研与教育等领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质量控制从业人员提供生产工具和分析检测方法。

  公司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可用于食品、乳制品、生物疫苗、重组蛋白、宠物食品、畜牧饲料、粮食油脂中的蛋白质检测,生态农业及固废处理中农作物、肥料、土壤中总氮含量测定,新材料研发中有机元素含量测定等领域。

  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可用于食品、药品、饲料、土壤、固废中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检测前处理,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材料中金属及杂质元素含量的检测前处理等领域。

  色谱光谱系列产品中,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应用于制药企业的研发(如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残留分析等)及生产过程中中间体控制、原辅料检测,药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市场监管领域中粮油食品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的检测,环境领域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分析等领域;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产品和技术可应用于食品风味分析和品质评价,食品产地溯源,地理标识性产品的保护,中药材道地、年份区分和中药材炮制工艺的优化,香精香料配方研究,恶臭异味溯源,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硅氧烷测定,汽车舱内空气智能嗅辨检测等领域。

  通用仪器系列产品可用于保健品、宠物饲料等各类食品的安全指标分析,光刻胶、光伏太阳能板、半导体、芯片、高分子材料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分析,食品、药品、保健品、生物疫苗、宠物饲料、香精香料以及各类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质量分析,锂电池、固态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相关原料纯度测定及产成品质量控制,核电、风电、火电、水电等能源行业的安全风险监控,固废处理、电池回收处理后产生的再生原料的品质分析,制药企业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验室玻璃、塑料、橡胶等多元材质器皿的清洗等领域。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注重通过自主研发创新为科学研究、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工具与方法。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稳定且拥有近二十年的行业经验,近年来公司持续引入行业内的优秀人才,组建了跨学科技术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专用软件及分析方法。公司研发投入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20.85%;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1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31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91项,已受理在审查的发明专利申请41项。公司牵头(或参与)起草并颁布实施“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微波消解装置”等4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另有1项行业标准已颁布待实施,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

  在产品品种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多品牌、多品种”战略。集团公司针对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类别,分别塑造独立的品牌形象,增强终端用户对各类产品具象化的品牌认知。目前,公司已拥有“海能”品牌有机元素分析和“新仪”品牌样品前处理两大成熟系列产品,是所属细分行业主要供应商之一,为公司稳健的业绩增长和持续的现金流入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公司重点布局“悟空”品牌高效液相色谱仪、“GAS”品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两大系列产品,向系统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的色谱领域拓展,持续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同时,公司以并购、参股、联营、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投资控股了白小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济南海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海胜能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股了上海安杰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仪学国投(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拥有核心技术和团队的行业初创期企业,为公司产品向医药、实验室清洗清洁、环境、行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进行先期布局。

  在供应链与制造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全产业链制造”战略,不断实现产品品质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由于科学仪器行业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涉及的零部件种类众多,关键部件和上游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减少上游供应链加工质量稳定性、一致性等问题对产品可靠性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贯彻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设立了机加工、模塑、核心部件、SMT、钣金、表面处理等车间和部门,掌握核心制造环节及工艺技术,不断提升关键部件的质量和自产化率,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可靠性和供货及时性,同时提升行业通用零部件供应水平。近年来,公司产品的可靠性持续提升,树立了国产科学仪器的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品牌形象,为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构建壁垒。

  在市场营销方面,公司按照不同的产品系列分类,搭建了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公司采用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相结合、以间接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开展经营活动,一方面,公司在国内20多个省份设立了销售或服务网点,通过自有销售及售后服务团队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提供售前咨询、产品支持和售后服务;另一方面,与贸易商合作进行市场开发,借助贸易商覆盖面广、熟悉本地市场、本地化服务便捷的优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市场覆盖率;同时,通过甄选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为海外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与上一年度基本保持一致,公司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2025年上半年,公司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坚持长期发展战略、聚焦科学仪器主业,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保持稳定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加强精益管理,不断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606.80万元,同比增长34.87%;营业总成本14047.00万元,同比增长8.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7.15万元,同比增长139.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16.92万元,同比增长54.5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54658.12万元,较期初降低2.43%;负债总额11245.85万元,较期初增长26.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3801.80万元,较期初降低7.16%。

  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海能技术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研究院”的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开发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是拥有原创性技术的新型分析仪,具有智能化、生物识别、高通量等特性,是医药、生物等领域的有效分析检测工具,尤其在创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精准用药、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若产品成功产业化和商品化,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品种,增强公司的品牌竞争力,提升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研发效率和自主可控能力。为顺应国产仪器替代进口的行业发展趋势,响应国家信创战略,实现国产科学仪器软件自主可控及数据安全,公司在产品端布局开发基于国产“鸿蒙系统”的仪器操控系统,并于2025年6月,首先在TANK系列的部分型号进行初步测试,计划本年内完成该型号的国产软件系统上线,后续将陆续向其他产品普及。

  公司设立大模型智能运营部,全面推动智能化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构建以“知识管理-智能预测-设备交互”为核心的智能运营体系。该体系基于大语言模型与多源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公司从数据资产化到业务智能化的闭环升级。目前,公司正在开发基于智能问答大模型的智能知识管理、智能数据分析和智能辅助决策工具,将有效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此外,公司已完成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规划,并预计将于下半年实施。此外,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如控股子公司白小白科技搭载机械臂的实验室清洗机已进驻深圳华测研究院实验室,为用户提供自动化实验室清洗服务,白小白科技还研发了一种智能技术驱动的全自动物联清洗单元技术,将主要应用于其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全自动实验室清洗机产品,通过集成智能识别污染物系统,实现清洗参数自主优化。

  2025年6月,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拟进行项目投资建设的议案》,由子公司海能基石在上海市松江区投资建设“海能基石科学仪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及相关配套,总投资额不超过2.3亿元。公司通过本项目一方面拟吸引和集聚科学仪器行业的国际化尖端人才,突破关键技术与工艺瓶颈,进一步实现产品及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拟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及制造工艺,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智能工业大模型,建设智慧仓储系统,探索建设智能机器人值守的无人产线,尝试打造国产科学仪器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之“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实验分析仪器制造业”。

  科学仪器行业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技术突破创新的基础,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科研与教育等领域,其发展受技术进步、需求升级、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行业整体的周期性波动较小。此外,科学仪器行业终端用户主要为企业、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其中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用户通常在上半年进行立项、规划和审批,下半年集中招标采购,因此行业中多数企业的营业收入下半年占比较高,经营业绩呈现前低后高的波动状态,具有一定季节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94.20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利润总额492.50亿元,同比增长9.2%,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科学仪器行业是为科研工作者及质量控制从业人员提供工具和方法的行业,也是科学技术创新集中体现的领域,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重大科研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时提出“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2023年8月,《求是》第15期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次聚焦对基础研究、科学仪器的扶持,体现了国家对科学仪器行业的愈加重视。

  近年来,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将仪器仪表和实验分析仪器等行业的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1年,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的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明确对部分分析仪器、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等的国产比例做出指导,掌握相关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厂商将迎来利好。公司科学仪器产品线布局丰富,诸多品类涉及上述仪器采购审核指导范围。2024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本国产品”标准,并提到“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该政策若实施落地,对国产仪器厂商将具有重要影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学仪器作为科研的必备工具,将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支持范围扩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科学仪器作为工业升级的核心装备,有望在实验室设备更新、智能制造等领域获得资金支持。

  2025年3月,国家药监局正式颁布202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均应当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其实施标志着我国药品标准体系迈入新阶段,将进一步保障药品质量。药品研发及其质量控制是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公司液相色谱仪可用于创新药研发及生产过程中中间体控制、原辅料检测及药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微波消解仪、凯氏定氮仪、滴定仪等产品可用于药及药用辅料中重金属等有害元素残留量检测、氮与蛋白质分析、相关物质含量纯度、杂质及安全指标分析等,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正在合作研发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可助力创新药研发与生产企业在药物发现、精准医疗及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工作提效。近年来,公司已为齐鲁制药、哈药集团、鲁抗医药、科源制药、盘龙药业、锦波生物、白云山、西南药业、尔康制药、千金药业等多家药企提供仪器产品与服务,为加速我国药企在创新药研发速度、保障药品质量、实现创新药自主可控方面做出贡献。

  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预计将带动科学仪器行业在电力系统的需求增长。公司可为发电系统的性能监控、设备状态评估、故障预警等提供多种科学仪器与检测方法,多年来,公司已为中广核、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建、贵州能源集团、湖北能源集团等120余家能源企业提供稳定服务,覆盖了水电、核电、煤电、新能源、工程建设及综合能源领域,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时提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公司各系列产品均可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可用于海洋生物制品中的蛋白质或氮含量测定,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可用于海产品及海洋生物制品中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检测前处理、海洋水质监测,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可用于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海产品风味分析及产地鉴别、海洋环境监测及海洋生物研究,通用仪器系列产品可用于海上风电设备的安全风险监控、海水中污染物的检测等。近年来,公司已为粤海饲料、海大集团等水产饲料研发销售上市公司,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海洋大学及职业院校,国内多所水产研究所、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国内多地海关及其技术中心、海洋监测中心、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等监管单位提供产品与服务。

  2025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指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应充分发挥分布式监测点、无人机、走航车、便携执法检测仪、水质指纹仪等装备优势,锁定污染因子及扩散边界,精准实施溯源检查。公司的GC-IMS产品可用于恶臭异味分析与溯源,并装载于走航车,或可受益于政策落地。

  公司的主要产品应用于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等领域,主营业务与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现阶段,国内科学仪器行业属于典型的受制于海外产品和技术的行业,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国产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国产科学仪器厂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顺应政策和市场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