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体育(china)官方网站-熊猫未来体育之星

熊猫体育认证服务平台
联系电话: 020-29058203
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创新发展论谈——第八届荐新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日期:2025-07-23 10:46:22 

  

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创新发展论谈——第八届荐新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图1)

  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产经企业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创新发展论谈——第八届荐新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核心提示:以“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荐新研讨会7月13日在厦门举办。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原一级巡视员孙有恒,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继伟先后致辞。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中国奶牛》主编丁芳博士主持论坛。本届研讨会别出心裁,首创参会者分组围桌进行论谈的形式,深入探讨奶业面临的困难、突围的方向和途径、以及未来奶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研讨会达到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盛夏鹭岛,海风送爽。以“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荐新研讨会7月13日在厦门举办。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原一级巡视员孙有恒,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继伟先后致辞。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中国奶牛》主编丁芳博士主持论坛。本届研讨会别出心裁,首创参会者分组围桌进行论谈的形式,深入探讨奶业面临的困难、突围的方向和途径、以及未来奶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研讨会达到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孙有恒指出,今年是中国奶业协会举办的第八届荐新研讨会。荐新研讨会一直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奶业协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中国奶业协会编辑部、《中国奶牛》杂志承办。该研讨会在行业内极具前瞻性、学术性,以“为奶业服务”为宗旨,秉持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原则,关注前沿科技,分享经验方法,传递最新行业资讯和技术。多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研讨形式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是产学研结合的优秀案例,得到了全行业的高度认可,也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他特别强调,我国奶业养殖领域,再次面临大范围的亏损态势,需要全产业链上中下游齐心努力。上游要夯实饲草饲料根基,推广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中游要强化养殖环节绿色转型,以数字化手段,通过功能性奶源的培育,提高奶源品质,提升生产效率;下游要深化加工创新,开发功能性乳制品、低碳包装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只有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强化技术研发、优化政策环境,我国奶业才有望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值”,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高继伟从功能性乳制品的市场需求、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开发潜力、低碳牧场资源环境约束的破解等三方面论证了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建设主题的深刻含义。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奶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制品”。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随着人们健康消费意识增强,功能性乳制品,比如高蛋白、低脂、富硒、A2-酪蛋白牛奶等等,将成为奶类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国际市场研究表明,功能性乳制品年增长率达8%-10%,远高于传统乳制品。我国消费者对免疫强、肠道健康、控糖等功能性产品的需求旺盛,但目前供给端仍以基础乳品为主,因此创新空间巨大。

  他指出,我国科学界对于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的探索也有了可喜的进展。下一步在关键技术突破上,一要精准营养调控,通过基因组选育、饲料配方优化,提升牛奶中功能性成分,比如Omega-3、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二是生物技术应用,要利用发酵工程、酶解技术开发低乳糖、低致敏性乳制品。

  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牧场建设,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通过智能化装备降低能耗,如精准饲喂系统、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二是挖掘生物质能潜力,如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沼气发电等;三是探索“牧光互补”“草畜平衡”新模式,让草原既产奶又固碳。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刘建新团队《基于裂壶藻粉的原生DHA牛乳生产及其调控机制研究》,针对我国居民DHA摄入不足(成人日均仅27.8mg,远低于WHO推荐的220mg)的现状,系统阐述了利用裂壶藻粉实现生鲜乳DHA原生富集的关键技术。

  通过体外筛选与动物试验,团队确定厦门汇盛生物SP5裂壶藻粉HS01为最优DHA来源,在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200g/d可使牛奶DHA含量达23.34mg/100g,第8周转化率达19.66%,同时显著提升-3脂肪酸水平。研究揭示了DHA在奶牛体内的代谢机制:普通裂壶藻粉的DHA受瘤胃微生物氢化是主要损失途径,空肠为主要吸收部位。定向发酵具备“原生保护盾”的HS01裂壶藻粉,其应用不仅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健康指标无负面影响,且能有效增强抗氧化能力(血浆GSH-PX活性提高)。

  相较于外源添加,原生DHA牛奶具有显著优势:51.2%的DHA位于甘油三酯Sn-2位,生物可及性达76.9%,消化损失率仅18.1%,且经UHT加工及货架期测试稳定性优异,无鱼腥味。报告建议通过优化日粮纤维含量、添加抗氧化剂及乳化剂进一步提升富集效率,并展望了瘤胃靶向递送系统与微生物调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为功能性乳制品开发提供了绿色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

  数智化低碳牧场通过关键技术与系统性路径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占中国GHG排放6.5%,畜牧业贡献超50%,其中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是主要来源,甲烷排放占54%且与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显著相关。伊利、蒙牛等企业已设定2050年碳中和目标,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关键技术与应用:一是数据监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采集牧场环境、动物健康、设备能耗及碳排放数据,构建全链条碳足迹数据库。二是精准决策: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饲喂方案,动态调控饲料配比,减少甲烷排放;结合AI算法预测健康风险,降低应激反应。三是低碳技术集成:推广高效发酵抑制剂、精准营养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降低单位产奶量的甲烷排放强度。

  实现路径政策与标准体系: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明确制定核算规则、建设背景数据库及碳标识认证制度;认证与分级管理: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供应链碳足迹评价,推动低碳产品分级;技术赋能:依托本土生命周期评价工具,量化饲料生产、养殖及加工环节的碳足迹,为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需解决监测方法标准化、减排技术验证及国际互认等问题,通过数智化手段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准减排”的转型,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技术副总监、境内审核部部长 唐韧

  有机农业是遵照特定的生产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还是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党组工作部署的职责要求。

  作为奶业发展中的生力军,有机乳制品越来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发展有机乳制品不仅是增加持续有效供给、提高畜牧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畜牧业竞争力、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3年,我国认证的有机原料乳包括有机牛乳、有机羊乳、熊猫体育的全球客服热线有机骆驼乳、有机马乳和有机驴乳,生产总量(含转换期)为294.11万吨,其中有机牛乳生产量为277.18万吨,占有机原料乳总产量的94.24%。2023年我国有机加工产品总产量为662.79万吨,其中有机乳制品产量为146.12万吨,占有机加工产品总产量的22.05%,位居加工产品的第二位。2023年有机乳制品销售额为327.64亿元,占有机加工产品总销售额的36.25%。有机液体乳制品(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调制乳、高温灭菌乳)有机防伪标签备案总数为39.38亿枚,加上婴幼儿配方奶粉0.37亿枚有机防伪标签,上述6种产品占境内有机产品防伪标签备案总数的79.74%,说明我国有机乳制品在有机产品销售市场中是绝对主力。

  有机牧场建设以及有机畜禽饲养要求主要依据GB19630-2019版有机产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对畜禽牧场、畜禽本身的转换期要求、对畜禽引入、饲料、饲养条件、疾病防治、非治疗性手术、繁殖、运输和屠宰、有害生物防治以及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要求。牧场选址时,应考虑到维持养殖生态环境和周围生态系统平衡,并保证有机牧场应不受污染源和常规养殖场的不利影响。水源需符合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牧场还应充分考虑饲料生产能力、畜禽健康和对环境的影响,保证饲养的畜禽数量不超过其养殖范围的最大载畜量。应采取措施,避免过度放牧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应保证畜禽粪便的贮存设施有足够的容量,并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所有粪便储存、处理设施在设计、施工、操作时都应避免引起地下及地表水的污染,养殖场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

  绿色引擎 驱动奶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延平区奶业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实践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杜宏沪

  一是实施以地定养。依据相关规划和土地承载能力,有条件地新(扩)建奶牛养殖场,不断提高奶牛场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推进节水节能。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减少粪污前端产生量,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部分智慧牧场建设太阳能光伏屋顶,实现“环保+经济”双赢。

  三是推动技术创新。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推广生物发酵床奶牛饲养技术,提升奶牛舒适度,降低氨气等排放,减少粪污处理成本。

  四是做精种养循环。编制“一场一策”,因地制宜推广种养循环模式,通过智能化施肥一体设备,实现精准施肥、智能浇灌。

  五是实现三产融合。依托完整产业链,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发展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乳品加工、电子商务、批发零售仓储运输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等行业。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基本实现奶牛养殖粪污无害化、资源化,辖区主要流域断面水质常年保持II类以上。全区奶牛养殖场流转约7687亩消纳地,带动村集体年收益达千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 5 万元左右。产业链相关产业可为社会提供3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2亿元。

  构建奶牛保健服务体系,筑牢奶牛健康和福利乳房炎防治新技术,助力牧场降本增效落地

  伊利集团奶牛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负责人 张俊杰

  报告系统展示奶牛乳房健康关键技术。“健康的奶牛,是牧场效益的基石。”报告中指出,提升奶牛健康管理水平,减少治疗投入、降低生物资产损失和牛奶品质保障,是降低牧场经营成本的关键途径。伊利多年来深入贯彻奶牛生理、环境、健康、行为、心理五大福利要素,创新构建了“奶牛全生命周期健康福利养殖”新模式,帮助牧场实现健康养殖、高效运营与产业可持续提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奶牛福利养殖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熊猫体育的全球客服热线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郑国生博士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国生博士提出以“低碳与数智协同”为核心,打造智慧牧场新动能。公司通过“交钥匙6.0 plus”模式提供全流程服务(P+EPC+O),整合工艺、工程与设备,覆盖奶牛、肉牛、鸡、羊等多类牧场。

  核心技术包括:智能饲喂、数字挤奶、智能环控、环保循环、机器人应用、五牛管理平台等。

  低碳创新聚焦“牧光互补”与膜结构牛舍:高透光隔热膜材(质保15年)替代传统建材,减少日间照明与温控能耗。案例覆盖云南、浙江等地,验证了技术实效。通过数智化与低碳化协同,京鹏助力牧场降本增效,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丁芳博士于围桌论谈环节犀利抛出“十二问”,直指行业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奶源开发、低碳有机牧场在奶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其问题聚焦三大关键领域:一是涵盖现状、建设难点及供应链协同的功能性奶源开发;二是探讨生态-经济平衡、现存问题、行动建议及发展趋势与政策技术市场支持的有机绿色牧场建设;三是关注企业碳标识动力、环保督察影响应对、全链条协同减排路径、减排技术落地瓶颈以及碳核算标准与认证成本难题的奶业“双碳”攻坚。这一系列“灵魂拷问”旨在精准把脉产业堵点,为与会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代表纾困答疑,激发深度思考,有力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破局前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董利锋研究员,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会增教授,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技术副总监、境内审核部部长唐韧,光明牧业上海奶牛研究所总经理、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总经理苏衍菁博士,澳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合规总监兼ESG负责人吴万祺,三门峡程宇小南塬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尚瑞,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郑国生博士,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钟惠昌,常州辉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宇超等分为两个主题组集体登台,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或实际工作实践,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了精彩回答。一问一答,尽显专业水准,台上台下交流,全是热点难点问题。讨论热烈、掌声不断。我们相信有这样的敬业精神,有这样的团队意识,有这样的大局观念,有这样的家国情怀,中国奶业的全面振兴一定会实现!

  本届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全产业链协同破局功能性奶源开发、有机牧场建设及碳减排等关键议题。会议凝聚了功能性奶源驱动消费升级,可持续性是高质量发展根本保障,低碳化是应对环境约束必由之路的共识,明确了发展路径:上游强饲草基础,中游推数智化与精准营养提效提质,下游重加工创新与低碳包装。在政策、科技与市场合力下,中国奶业正迈向“量”转“质”“传统”向“创新”“资源消耗”到“绿色可持续”的战略转型。全行业需协同攻坚关键技术,拥抱低碳理念,开拓功能性原生乳制品新蓝海,必将突破困境,实现振兴,为奶业强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原会长刘成果:《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十年奋进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奋楫笃行 质效双升——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成就总结(2018-2024)》

  [食品资讯搜索]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行业主流品牌齐聚,共启产业革新盛宴!西南畜牧业展览会8月20-21日举办

  香港食安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Lancaster县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56号(关于防止北马其顿东北大区新城疫传入我国的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55号(关于解除沙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禁令的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53号(关于防止贝宁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52号(关于防止利比里亚小反刍兽疫传入我国的公告)

  行业主流品牌齐聚,共启产业革新盛宴!西南畜牧业展览会8月20-21日举办

  香港食安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Lancaster县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15期)

  行业主流品牌齐聚,共启产业革新盛宴!西南畜牧业展览会8月20-21日举办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26)

  BCEIA 2025即将盛大启幕,四十年辉煌历史,业界共襄全球分析科学与仪器盛会